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装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时间:2016-5-1
一、概况
包装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所在高校湖南工业大学,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所在地。中心所在的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现有“设计学”一级硕士点和“设计艺术学”、“美术学”、“艺术硕士”3个二级硕士点。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设计艺术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包装设计专业方向教学团队”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
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36名,其中正高8人、副高11人;教师中博士6人,硕士11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中心立项建设以来,投入到中心的建设经费共825.1万元(其中专项经费110万元),运行经费81.45万元。拥有包括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等3种类型的实验室15个,实验场地面积3219平方米,设备1496台套,仪器设备总值1742万元。
中心依托设计艺术学、材料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面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包装工程、印刷工程、动画、艺术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和广告学等8个本科专业,承担全校艺术类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印刷、产品设计等专业方向和非艺术类的跨大类选修课程的实验、实习教学,年均服务学生人数3700余人。同时,中心还承担了兄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包装培训、交流指导与科研服务。目前已开出实验项目62个,其中,验证性实验项目12个,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50个,实验开出率100%。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形成了“三模块、多层次、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1、基础综合实验模块:在实验教学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导,开展基础性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工艺技术特点、材料性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
2、专业综合实验模块: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综合性实验,提高运用工艺技术、材料表达设计理念的综合能力,实现技能训练与艺术创作并举;
3、综合提高实验模块: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承担和参与的科研项目中开展提高性实验。同时,结合生活中和企业里的实际课题,真题实做,通过设计项目制管理,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形成从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到公司(工厂)的实践教学链,进一步提高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个模块的实验项目中,都设计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综合提高实验三个层次,充分考虑到包装技术、包装艺术和品牌营销等不同学科与专业的知识交叉与整合,并注重专业理论与实验技艺、设计创作与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不断提高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了解并掌握了设计创新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齐全的实验教学条件、配套的实习基地、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水平。中心的建设经验,在国内包装行业和包装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认可,成为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基地,取得教改项目29项,学生设计作品在国内外省级以上设计竞赛中获奖285项,为企业完成各类实题设计713项,被企业采纳的设计145项。2010年9月,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期检查,2012年6月,通过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评估验收,起到了实验教学的示范作用。
二、条件与环境
中心现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后,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与完善了实验设备与环境,整合实验资源,可面向8个本科专业和艺术类研究生服务。实验场地面积3219平方米,设备1496台套,仪器设备总值1742万元。
1、 宽敞舒适的实验室,为学生实验与教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中心下设15个实验室,分别位于包装设计艺术楼、包装印刷实验楼和机械楼,室内环境和卫生条件良好。通过不断完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条件,保证基础性实验能1人一组,专业实验2至4人一组,每个学生实验时的实际使用面积大于2平方米。
2、 配套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实验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优质的实验条件
各实验室仪器设施完好、配置完整,符合规范,无安全隐患;中心内外通风、照明等设施完好;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环境要求均符合规定标准,其它辅助设施(电、水、气)布局合理,消防安全设施齐全。另外,中心实行信息化管理,每个实验室均配备有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管理与实验指导。在开放时间上,中心周一至周五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双休日和节假日根据预约情况进行适度开放。
三、实验队伍
1、中心负责人
朱和平, 1965年10月生于湖南省湘乡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2002年首批入选湖南省社会科学“百人工程专家”;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荣记湖南省一等功;2005年被批准成为湖南省艺术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评为湖南省首届教学名师;2007年入选湖南“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现任湖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先后主持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研究》和科技部项目“中国包装博览馆”数字平台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已出版专著 13部,主要有《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与装饰艺术》、《世界现代设计史》和《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等。主编全国高校通用教材5套,独撰6种,其中个人主编的《产品包装设计》等三本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设计艺术概论》入选“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美术观察》、《装饰》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论著先后十多次获省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方向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4项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教学队伍
实验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36人,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实验师、实验师等组成,并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实验指导教师。
教师队伍是由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团队组成。从知识结构上看,专职实验教师队伍来自艺术设计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利于各呈其长、优势互补;从年龄结构上看,50岁以上3位,40-50岁的19位,30-40岁的11位,30岁以下的有3位;从职称与学历结构来看,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艺师1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4人,讲师4人,助教4人,助理实验师2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人,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各1人。他们中有博士6人,硕士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进入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和省学科带头人行列2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或培养对象5人,湖南省实验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承担实验教学环节课程,人员搭配与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近三年来,中心教师承担教学改革项目29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72篇,发表科研论文92篇,出版教材32本(其中实验教材6本),新编实验教学讲义8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四、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利用
1、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利用
中心建设有包装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信息化平台、国家包装数字博览馆和包装精品课程网站,积极面向社会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中心对相关包装实验课程、精品课程制作了专题网络视频教学录像,如《陶瓷包装容器制作》、《包装设计基础》、《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等;包装实验项目指导书和PPT课件等均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对各实验室的设备、场地和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成果等进行浏览与资料下载。
2、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利用
学校网站首页设有实验管理系统、开放实验教学网、精品课程网,学生可以进行自学和实验预约,管理人员可以对实验相关材料进行网上申报与审批管理,也可以根据预约情况进行合理调配设备或延长实验室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2012年,学校教务处组织全校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和实验室主任召开了《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培训会暨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座谈会,借助于软件系统的使用,使中心的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更加规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网页建有数字办公中心信息化平台,下设仪器设备网络管理系统、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低值耐用品网络管理系统、湖南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网、高校实验项目及人员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网络系统、湖南大型科学仪器协助网等,使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与其他高校资源共享。近年来,教师的许多教研科研课题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也都选择在中心进行。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也慕名而来到中心进行观摩学习,促进了中心的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设有网上评教系统,每学期,学生通过网上评价系统对带课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使教师得以及时进行自我检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学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利用
学院网页设有重点学科、包装设计在线、精品课程、专业设计中心等窗口,学生可以进行选择链接,在中心网页上可进行《开放性实验申请表》下载等。中心还建立有QQ群,对日常信息进行网络化交流。
五、实验教学及效果
1、大胆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手段
中心结合实验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所有实验老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所有课程都制作相应的PPT教学课件。通过传统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时代与市场需要,不断渗透学科的前沿观念,能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实验课程,在课程设计中,不断调整设计内容,采用真题实作和主题设计等形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中心非常注重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实验前,任课教师先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实验项目视频教学录像,实验教师再进行实验设备的现场操作演示,并请学生代表进行操作实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使实验教学成果逐渐走出“作业化”,走向“作品化”和“市场化”。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三年来,中心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强化对实验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需求,及时调整和扩充相关包装课程的实验项目,使学生的包装设计实践得到了有效的训练。特别是在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设置中,引入一些社会关注的公益话题、企事业单位的实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设计实践成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3、创造条件开展实验研究,以实验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学生利用中心的实验条件,累计为企业完成各类实题设计713项,其中被采纳的实题设计145项,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生在中心积极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和创新设计竞赛作品制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学生设计作品发表或获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85项,申报包装设计外观专利10项,研究生、本科生累计发表以实验为基础的省级(含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5篇。由中心汪田明教授、陈艳球老师和研究生汪成共同设计的“归安德化”黑茶包装获得了世界包装组织(WPO)颁发的2009年“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奖;实验教师杨艳平老师指导08级学生马斌等人的包装设计作品《酒瓶便携式包装》获“世界之星”学生组第一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实验教师郝建英带领研究生设计的多款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瓷塑)系列外包装,被醴陵金煌瓷艺有限公司所采用,为公司创造了12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竞赛和全国包装结构大赛中,学生在中心制作完成的设计作品也多件获奖。
4、加强与校企之间的产学研互动
中心教师除担任实验教学和实验教改项目、质量工程项目指导外,也积极面向企业和市场,进行产学研项目的合作。如中心教师张尧教授为湘泉酒厂设计的“天人和” 系列酒鬼酒陶瓷包装容器,累计生产30余万件,获得了广泛的市场效益。中心兼职教师钟放平高级工程师设计的“灯笼”系列陶瓷茶具及包装,被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品瓷,累计创造销售价值1900余万元,获得了北京奥组委的表彰。此外,中心教师还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服务醴陵陶瓷产区和益阳竹材产地等,指导毕业生设计陶瓷包装24套,采用投产12套。
中心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的设计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参与实验课题和课外包装实践活动人数逐年增加,并在国内外许多设计展览与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六、建设成效与示范辐射
1、建设成效
1)及时进行了实验教学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近三年来,中心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其他教学奖励92人次,有29项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获批立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72篇,出版专著与画册18部、教材32本(含《陶瓷包装容器与制作》、《容器造型与模型制作》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实验教材6本);发表科研论文92篇。
2)依托中心资源,完成了校级、省级到国家级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后,中心教师团队在学院的组织下,积极进行项目的申报,形成了从校级、省级到国家级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体系,有效促进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项,“特色专业”2项、“精品课程”1门、“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项、“优秀教学团队”1个、“十二·五”改革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3门、教改课题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4项(包括“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3门、教改课题9项);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1项(包括省级9项、校级22项)。
质量工程项目获批后,中心特别注重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与统筹:2011年省级精品课程《包装设计基础》和《现代设计史》均以“优秀”通过复核并获准继续资助;“艺术设计”特色专业也以“优秀”通过验收并获准继续资助,2012年,该专业获湖南省“十二·五”改革试点专业立项。
2、示范辐射
中心成立以来,不但为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包装教育与包装设计实验教学提供了教学经验,也为包装企业的实际设计课题和产品研发项目提供了多渠道的交流与参考。近三年,中心在全国包装教育委员会代表大会、2010年“绿色之辩”——国际现代包装学术研讨会和2010年教育部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果交流会上,向社会介绍和推广了中心的教学管理经验,一些建设经验被兄弟院校采纳,促进了实验中心与其他高校、包装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通过不断强化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使中心成为国内包装行业和包装教育的一面闪亮旗帜。近几年来,中心接受了二十余所国内外大学的参观、考察,部分成果和实验室运行模式为湖南商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等相关高校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法国兰斯大学等二十几所国内外大学先后对中心的课程体系、实验室建制、实验设备配置和教学组织情况进行参观和考察,并给以高度称赞。
七、学校支持政策和举措
自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在政策扶持、实验室建设和经费投入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1、在政策上积极扶持,充实了中心师资队伍
学校在中心建设经费上重点投入,优先保障,对实验教师进行送培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学校每年提供一定的建设经费用于实验室维修、设施配套和设备更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2011年,学校制定了《湖南工业大学岗位考核定级管理暂行办法》,实验教师与专业教师在定岗定编和岗位津贴上享受同等待遇,实验技术岗位人员的岗位津贴进行了上调,并提高了合同制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不断投入建设经费,提高了中心的建设水平
中心立项建设以来,投入到中心的建设经费共825.1万元(包括专项经费共110万元)。其中2009年,投入141.5万元,更新了摄影等实验室的设备88台套; 2010年投入170.8万元,更新了印后制作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的设备5台套;2011年,投入238万元,更新了电脑美术、容器造型等实验室的设备268台套,新建的设计评价实验室采购设备2台套;2012年,投入120.1万元,更新了电脑美术、摄影等实验室的设备190台套,设计评价实验室新增加了新设备17台套,并采购了13台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了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并在近三年投入44.7万元,对实验室内外的环境做了维护,并在楼道内安装了玻璃窗和电子监控系统。
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确保了中心良性运行。教育部、财政部、省教育厅、学校和社会捐赠给中心的专项经费共110万元,主要用于软件建设、学术交流等。中心承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各1次,协办学术交流会议4次(其中国际会议1次,国内会议3次),接待外校参观访问282人次,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交流128人次。接受委托承办的学生竞赛3个,资助出版实验教材6本。
3、中心运行经费逐年增长,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
学校根据中心承担的年度实验教学任务,近3年共投入运行经费81.45万元。不仅满足了师生实验、实习和科研创新等实验教学的需要,还对校内外学生和社会团体到中心进行开放性实验和研究探索性实验,免费提供实验仪器、耗材、场地和技术指导。如湖南“唐人神”腊制品包装袋制作、醴陵金煌瓷艺陶瓷包装盒制作、株洲市中小学生陶艺体验等。近三年来,在实验耗材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年均投入19.5万元。设备维修根据实际发生费用,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统一支出,年均维修费用7.65万元。
八、存在不足及改进方案
1、存在不足
目前,中心在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上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包装专业实验室建设上与包装行业的发展不能同步,具体表现在某些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尚难及时运用;二是实验面积难以满足建设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扩充;三是实验教师队伍参与学术交流与培训,特别是与包装生产企业的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有待加大,自制仪器设备和专利申报数量有待增加。
2、改进方案
1)整合校内外实验资源,强化包装专业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相关实验资源,改善中心的实验条件,增加教学覆盖面,深化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继续加大包装设备的补充与完善,增加激光雕刻机、石膏雕刻机、吸塑机等包装专业设备,尤其是绿色包装研发方面的设备。提高自制设备、新材料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绿色包装、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等前沿课题。
2)加强自主、创新、开放实验教学
完善自主、创新、开放实验教学和管理,加强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资助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从事实验教学项目研究。定期组织师生进行设计专利申报。
3)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资源共享,加大校企之间产学研项目的合作,聘请社会和企业专家任教,构建“不求我所有,但求我所用”的兼职教师队伍。至少两年召开一次创新实验和管理的学术研讨会。
十、特色
● 特色1: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学科融合,构建了“三模块、多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了基础综合实验模块、专业综合实验模块、综合提高实验模块等三个实验模块,每个模块都安排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综合提高实验三个层次,同时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充分考虑到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技术与材料工艺相结合、工艺材料与结构造型相结合,设计项目开设注重艺术与技术知识整合与渗透,形成了完善的“三模块、多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有效服务实践教学需要,保证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 特色2:根据包装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建成了从创意到平面、从平面装潢到立体造型的包装设计实验教学平台
包装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广,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平面构思与空间想象能力。为此,在本中心的实验室硬件条件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包装设计实践的需要,既开设了电脑美术、摄影、丝网印刷等实验室为平面创意表现提供实践的设备实施,又开设了纸盒成型、木材成型、石膏容器、陶艺等实验室满足了制作不同材质包装立体模型的需要。目前,我院实验室的建制类型已被全国30多所院校参照或仿效,示范作用明显。
● 特色3: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和学校包装教育优势,努力营造“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中心立足学校包装教育特色,结合“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地方企业的同时,倾力打造教学优势,着力提升以优势学科、特色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为标志的实验教学核心竞争力,为包装人才培养和包装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心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与积累,重视以科研、教研和横向课题为依托的实验教学项目,以学生承担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基础,通过开放实验平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形式,将设计成果、参赛获奖、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等纳入课外学分,把实验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企业,强化与校外包装实习基地的交流合作,提高了参与设计竞赛和创新性实验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进行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教育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湖南省内外多家新闻媒体都进行了经验推广和报道;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和湖南省、市级领导来我校考察时,对中心的包装特色和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