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杨鹏程教授来我院讲学
时间:2012-11-21
应我院邀请,11月20日下午,湖南科技大学首席教授、全国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全国模范老师、湖南省十佳师德标兵杨鹏程先生来我院作了题为“师德三说”的讲座。
讲座中,杨鹏程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鲜活事例从教书、育人、示范三个方面铨释师德的内涵: 一是以德治学,用渊博的知识传授学生。教育界流传着“桶碗论”,将教师与学生知识的关系比作桶和碗: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他认为,桶,是有限的,碗,是无限的,舀得多了就会干涸, 而且桶装水可能过期失鲜。对此,他提出了“溪碗论”的观点: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应该是一条源源不断、生生不已的鲜活的溪流,才能保证给学生一碗营养丰富的鲜水。教师应不断自我充电充氧, 更新知识,多征求学生的批评意见以完善自己的教学。二是以德育人,用父母的情怀关心学生。他教育世界观扭曲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把次品转化为正品。关心患有特殊疾病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学生,打消了她轻生的念头,重新扬起生命之帆。三是以德垂范,以高尚的美德示范学生。他说,如果警德代表真,医德代表善,艺德代表美,那么师德就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他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铨释师德,以“教不正,师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做了总结。
杨鹏程教授严谨而又生动幽默的报告让现场听众受益匪浅。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最后,他以“学生学生,学者为生;师范师范,师者为范;信哉斯言,慎哉斯言!”结束了讲座。(学工办)
附:杨鹏程,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省政府授予一等功奖章。2003年被评为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奖励。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湖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湘潭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教育报》和《湖南日报》均以整版,湖南教育电视台、湘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以专辑介绍其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