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院长朱和平教授接受《欧洲时报》专题采访,访谈聚焦我院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访谈报道于2023年10月3日在《欧洲时报》第10297期法国版“专题报道”栏目刊发。
朱和平认为,学院发展应当以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为己任,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强化学科优势与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院已经形成了以包装为特色和优势的设计学学科群,拥有“史论夯基、包装为本、生态引领”的学科优势。学院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学院现有58名学科骨干成员,其中包括教授17人。拥有全国包装类教学科研团队、湖南省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湖南省包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芙蓉学者、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等国家级、省级各类人才12人。学院突出平台建设,拥有包装艺术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包装广告研究基地、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设计与技术中心等13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学院强化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累计获得纵向、横向科研经费4800余万元;出版了近30部学术著作,并在SCI、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了30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20余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等多个奖项。学院注重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品德修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院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与企业、科研单位、社会各界合作完成了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学院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也为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强化交叉学科、推动跨领域合作方面,我院始终关注教育部对于学科目录的最新调整,并以此为引导,积极应对和适应新的学科环境。学院响应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动设计领域与技术、人文、商业和趋势等要素的深度融合,立足于信息社会、科技创新和文化多元的未来发展语境,积极开展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近年来,学院建设了以湖南省先进技术与未来设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智能包装技术与制造研究生培养基地为代表的众多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围绕包装安全与优化体系构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现代陶瓷和新型功能玻璃等,结合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的特色优势,开展了“基于服务理念的轨道交通共性技术研究”“多模态人机交互及智能界面材料”“智能化包装设计理论与实践”“人工智能协同的系统设计”“多维时空交融下的设计协同”等一系列前沿研究,为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为设计行业的探索性发展提供先驱实践,助力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未来,学院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设计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努力打破壁垒,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聚焦技术突破、智能转型、趋势更新和系统升级等核心问题,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和经费支持等各个方面,支持跨学科交叉研究,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创新团队,为学科交叉的“试验田”培植沃土。其次,坚持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协同攻关的方式,围绕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全链条研发,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着力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应用,推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实践创新引领,充分利用区域产业集群的优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以优势促特色发展,以高峰引领推动畅通融合,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我院将一如既往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奋力推动“十四五”时期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迈上新台阶。
(文美玉 张庭榕)